设计培训:模具产品排位距离和平衡设计 
胶件排位是指据客户要求,将所需的一种或多种胶件按合理注塑工艺、模具结构进行排列。胶件排位与模具结构、塑胶工艺性相辅相成,并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注塑工艺,排位时必需考虑相应的模具结构,在满足模具结构的条件下调整排。
  
  从注塑工艺角度需考虑以下几点:
    (1)流动长度。每种胶料的流动长度不同,如果流动长度超出工艺要求,胶件就不会充满。  
  (2)流道废料。在满足各型腔充满的前提下,流道长度和截面尺寸应尽量小,以保证流道废料最少。  
  (3)浇口位置。当浇口位置影响胶件排位时,需先确定浇口位置,再排位。在一件多腔的情况下,浇口位置应统一。  
  (4)进胶平衡。 进胶平衡是指胶料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,同时充满各型腔。  
  为满足进胶平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:  
  A.按平衡式排位,适合于胶件体积大小基本一致的情况。
  B.按大胶件靠近主流道,小胶件远离主流道的方式排位,再调整流道、浇口尺寸满足进胶平衡 (关于流道、浇口设计详见第九章)。  
  注意:当大小胶件重量之比大于8时,应同产品设计者协商调整。在这种情况下,调整流道、浇口尺寸很难满足平衡要求。  
  (6)型腔压力平衡。型腔压力分两个部分,一是指平行于开模方向的轴向压力;二是指垂直于开模方向的侧向压力。排位应力求轴向压力、侧向压力相对于模具中心平衡,防止溢胶产生批峰 。  
  满足压力平衡的方法:  
  A.排位均匀、对称。轴向平衡如图5.1.2;侧向平衡
  B.利用模具结构平衡 如图5.1.4 这是一种常用的平衡侧压力的方法,具体的技术要求参见下节。  
      从模具结构角度需考虑一下几点  
  (1)满足封胶要求
  排位应保证流道、唧咀距前模型腔边缘有一定的距离,以满足封胶要求。一般要求D1≥5.0mm,D2≥10.0mm,行位槽与封胶边缘的距离应大于15.mm。  
  (2)满足模具结构空间要求
  排位时应满足模具结构件,如铲鸡、行位、斜顶等的空间要求。同时应保证以下几点:  
  A.模具结构件有足够强度  
  B.与其它模胚构件无干涉  
  C.有运动件时,行程须满足出模要求.有多个运动件时,无相互干涉.如图5.1.6  
  D.需要司筒的位置要避开顶棍孔的位置  
  (3)充分考虑螺钉、冷却水及顶出装置
  为了模具能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,排位时应注意螺钉、顶针对冷却水孔分的影响,预留冷却水孔的位置。  
  (4)模具长宽比例是否协调
  排位时要尽可能紧凑,以减小模具外形尺寸,且长宽比例要适当,同时也要考虑注塑机的安装要求。